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堅持生態優先,實施封山禁牧,推進封山禁牧和畜牧產業統籌發展,初步實現了林牧共進、群眾增收。
健全封山禁牧工作機制。縣政府將封山禁牧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縣情實際,制訂了《隴縣封山禁牧工作方案》,頒布了《隴縣人民政府關于封山禁牧的公告》,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專(兼)職護林禁牧隊伍,使封山禁牧工作責任落實到位。林業部門基層單位積極與毗鄰地區兄弟單位溝通協調,建立聯管聯防聯護機制,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宣傳,齊抓共管。
明確劃定封山禁牧區域。結合縣域實際,除關山草原風景名勝區內實行輪牧外,縣域其余區域全部納入封山禁牧區。以區內主要交通干線為骨架,將道路兩側一公里范圍和林業重點工程幼林區劃分為重點封禁責任區,實行嚴管嚴護。抽調有執法經歷的工作人員組成巡查隊,對在巡查中發現的亂放養牛、羊等食草牲畜行為,嚴格按照《條例》要求,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促進了封山禁牧措施落實。
強化宣傳改變牧養意識。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加大封山禁牧政策的宣傳力度。在重點責任區、主要交通路口,制作封禁管護標志碑(牌)、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和違法處理措施,進行警示提醒宣傳;將各種封禁文件匯編成冊,通過集市、廟會向群眾面對面散發宣傳;通過報道封山禁牧、舍飼圈養效益明顯增加的典型事例,用明顯的收益數據,引導群眾改變散養、放牧的陋習,樹立集約化、規模化設施養殖的科學飼養意識。
加大工作經費確保實效。將封山禁牧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整合林農惠農惠民項目資金,保障封山禁牧工作順利推進。在關山老爺嶺區域,投資270萬元,設置鐵絲網圍欄21.4公里;積極編報關山地區草地生態修復項目,爭取國家、省市項目資金支持;依托產業扶貧項目,大力推進設施養殖,全縣建成奶山羊規模場132個,扶持建成貧困戶羊場15個、村集體扶貧羊場9個;建立扶貧聯結機制的養殖場達到79個;建成5個種養結合飼草專業合作社;引進外地飼草企業2個;建成35個畜牧業“雙百”產業扶貧基地。有效解決了禁牧與畜牧的矛盾,推動封山禁牧取得實效。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