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24日上午,全國第21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2023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國第21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主題是“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此次活動中透露,近年來,中國職業健康事業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職業健康監管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健全、職業健康監測和風險評估不斷規范、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持續推進,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2022年全國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數比2017年下降58%,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在今年的宣傳周期間,上海和全國各地將圍繞《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開展宣貫闡釋,宣傳“國家加強職業健康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和各地依法治理職業病危害、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開展職業病診療康復、落實職業病患者救助政策、維護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的實踐經驗和創新做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職業健康法治意識。
職業病防治工作離不開一套系統而完善的職業健康危害監測網絡,針對上海如何開展職業健康危害監測,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上海市疾控中心牽頭建立健全了市-區-社區三級監測網絡,同時建立完善了科學規范的職業健康監測評估體系,主要開展職業人群監測和工作場所監測。
孫曉冬進一步表示,在人群監測方面,既關注傳統職業病危害,從2014年起組織開展職業病監測及健康風險評估,目前覆蓋上海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也關注現代高強度快節奏工作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新型職業危害,自2018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行業工作相關骨骼肌肉疾患及其不良工效學因素監測,目前已拓展至覆蓋全市16個區,另外還開展包括醫務人員、教師和流水線作業工人等在內的重點人群職業緊張監測。同時,自2009年起建立全國首個省級中毒病例監測網絡,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而在場所監測方面,孫曉冬表示,2009年起,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在全國率先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主動監測,通過連續多年的主動監測干預,工作場所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同時,隨著5G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及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自2021起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工作場所粉塵、噪聲和化學毒物等職業危害在線監測預警,推動職業健康監測智能化轉型,截至2022年底,已覆蓋9個非中心城區13個重點行業部分代表企業工作場所,2023年將繼續擴大監測覆蓋范圍。
“目前,上海市疾控中心正在建設市級職業健康監測大數據風險評估中心,構建職業健康大數據庫,開發風險評估關鍵技術和模型建設風險評估信息平臺,實現實時預警預測和實施同步決策管理,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上海建設?!睂O曉冬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