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我遠眺歷史的視線里,駐留著一幅將軍夜讀的畫面。蓬萊古城之夜,英姿勃發的戚繼光坐在桌前,雙目炯炯,閱覽兵書。屋外天際,星光點點,輝映著戚繼光寫在兵書上的詩篇:“小筑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其實,這樣的讀書場景一直伴隨戚繼光的戎馬生涯,成為他掃平倭寇、鎮服胡虜的注腳。
戚繼光系將門之后。父親戚景通曾問幼年戚繼光:“立志安在?”他回答:“在讀書。”正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戚繼光深受王陽明心學影響,形成輕利重義、戒虛務實的待人處事作風,體現在讀書學習上,也就有了可資借鑒之處。
注重學以致用,廣泛涉獵兵書。作為一名軍隊將領,戚繼光熟讀傳統兵書,如《孫子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平時“日坐書舍,旦暮勤讀,忻然忘倦”,行軍作戰“不能寢,猶篝燈治軍書不輟”……在閱讀過程中,只要自己有心得體會,隨即寫在書頁空白處。比如抒發其遠大志向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是在一部兵書中留下的墨寶。《孫子兵法》一章中說:“佯北勿從。”意思是說,遇到詐敗的敵人,不要追趕。但是,戚繼光根據自己的體會批注:“收軍整隊,留隊搜瞭,擂鼓追趕。”正是因為知道從兵書中汲取養分的重要,戚繼光在《請設三武學疏》中提出,不熟讀兵書,決不能成為統兵的將帥。他提出武學館的訓練內容,首先就是要讀兵書。戚繼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一直督促自己的部將熟讀兵書,甚至規定每天晚飯后必須看多少頁。他還向部將講述攻守方略,傳歷代名將為將之道,做兵器操作示范。在他的精心培養下,一大批良將脫穎而出,成為戚家軍勝敵的中堅力量。
善于把握書中精髓,融會貫通。戚繼光十分重視理解經典著作的原意,曾多方收集《孫子兵法》流傳下來的善本,逐字逐句進行學習,力求正確領會作者的思想。他曾將心學思想運用于治軍上,提出“治心”“練氣”之說,主張將士以忠義之心相感召,同心勠力,盡分安民。在學習前人著述的過程中,戚繼光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不僵化教條,在《練兵實紀》中指出:“其意不泥其跡,乃能百戰百勝。”他把古代兵書比喻為無所不備的藥鋪,認為縱然把各種藥名藥方記得爛熟,臨診不會運用也是枉然,關鍵在于摸清患者癥狀,才能對癥下藥。
勇于創新,尋找克敵制勝之道。面對武器裝備的變化、來犯之敵的特點,戚繼光根據原有的一系列戰法謀略和戰術原則,在抗倭作戰中創立鴛鴦陣,在兵器技術上由長短兵器的協同作戰發展到冷熱兵器協同作戰,在作戰形式上由單一兵種發展到步、水軍協同作戰。鎮守薊州時為抗擊入侵的蒙古騎兵,他提出車兵、步兵、炮兵和輜重兵協同作戰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戰斗力。
勤于總結,遺澤后人。在漫長的軍事生涯里,戚繼光不斷總結自己作戰、練兵、治軍的經驗,先后撰寫《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兵書。書中既閃爍著前人的思想光輝,又自出機杼,具有獨到的觀點。譬如,就如何建立一支訓練有素、戰斗力強的軍隊,戚繼光從理論和方法兩方面進行系統闡述。這一填補空白的內容,極大豐富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曾國藩訓練湘軍,將《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奉為圭臬。
對軍人而言,須把讀書學習作為軍旅人生的必修課,不斷提高軍事素養,為打贏奠定堅實基礎。見賢思齊,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讀書之道值得借鑒學習。(李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