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2023年春節,興義市萬峰林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萬峰林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8.4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89.33萬元。
(相關資料圖)
與較早開花的油菜一道,萬峰林景區通過提質升級、豐富業態迎來復蘇的“春天”。
2020年以來,萬峰林旅游集團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在游客接待量大幅減少情況下,加大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優化調整旅游產品結構,豐富產業業態,公司經營性收入連續三年逆勢增長。2022年共接待游客141.15萬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游客接待量的九成左右,營業總收入5.25億元,較2019年2.69億元增長95.17%,較2021年增長29.31%。
圖片
旅游行業普遍面臨“寒冬”,萬峰林旅游集團為何能在疫情沖擊之下持續三年實現營收增長?
“疫情之初,面對游客量急劇下滑態勢,我們沒有自亂陣腳,而是冷靜思考,潛心研究市場,在優化服務的基礎上,根據客源變化和游客需求迅速對產品結構和發展模式進行調整,同時發展配套產業,實現了營業收入不降反增。”在萬峰林旅游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龍飛看來,圍繞資源、客源、服務等要素,有效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景區精深開發和拓展產業產品結構,是企業逆勢增長的“秘訣”。
萬峰林旅游集團是2017年整合興義市相關旅游資源組建的國有旅游企業,負責萬峰林、馬嶺河、萬峰湖等10余個A級景區的運營,是一家以景區開發管理為主,文化產業投資、旅游綜合服務、數字文旅運營、大健康服務產業為輔的綜合性文旅企業。
滿足游客需求多樣化需求,破解“有景區、無特色”發展短板,該集團聚焦景區運營主業,以萬峰林創建5A級景區為契機,加速村景融合發展,突出“田園風光、農耕體驗”的核心要素,通過實施旅游服務中心、交通組織系統、村容村貌系統等9大工程對景區進行提質升級。同時豐富戶外運動基地、喀斯特地貌研學基地、布依非遺體驗館等12項文旅業態,啟動了靈峰福院示范區改造、萬峰林森林康養基地、萬峰林穿越之旅、萬峰林千家精品民宿康養產業園、森林酒店等項目建設,打造“以景帶村、以村實景、景村互動”發展業態。
挖掘本地豐富的民族文化、飲食文化等資源,該集團有針對性推出定制游、深度游等特色線路產品和“興派黔菜”“鱘龍魚宴”等系列特色菜品,打造景區婚禮堂和戶外婚禮場地等。還推出了“化石修復體驗”“化石拓印制作”等文博體驗項目,創編了《峰林戀歌》《尋找紅色記憶》等多部節目,研發了貴州龍化石茶盤、萬峰林胖胖龍等30余款文創產品。
住特色民宿、觀奇特峰林、賞田園風光,通過加快農旅融合發展,萬峰林景區的產業業態日益豐富,游客吸引力逐步提升。景區推出的“農田認養計劃”、“稻田小火車游樂”等探索出了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助推當地鄉村振興。在萬峰湖景區,通過將水產養殖、休閑垂釣、旅游觀光等有機結合,讓景區逐步向“國際休閑垂釣度假勝地”目標邁進。
登錄“小桔子”APP,不僅可預訂興義市乃至黔西南州各個景區門票、酒店等,還能訂購大量本地農特產品。作為萬峰林旅游集團探索數字文旅的新平臺,“小桔子”一經推出便承擔著集團構建數字文旅智能商業生態系統使命。該平臺在宣傳推介當地景區資源的同時,還可統一資金結算、商戶扶持、金融授信,實現商戶與平臺共創、共贏,自2022年1月上市以來,該平臺銷售綜合收入已近1億元。
“寒冬來臨,只有潛心練好內功、強身健體,等春天到來時,才能跑得更快更遠。”龍飛介紹,今后,集團將堅持走內涵式旅游發展之路,強化硬件配套和軟件服務,逐漸減少門票收入比例,以萬峰林、馬嶺河創建5A級景區和興義市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為抓手,加快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集山地戶外游、休閑度假游、生態康養游、民族文化體驗游等為一體的現代文化旅游企業。(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誠克 劉義 錢星星 圖/張力博 周光雷)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