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安龍縣公安機關深入落實“派出所主防”理念,全面加強社會治安源頭防范,從“警網融合”、“集市警務”、“村寨警務”筑牢鄉村平安之基,實現了“基礎牢、發案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目標。
“警網融合”助力社區治理
(資料圖)
棲鳳社區,面積1.8平方千米,有常住人口6651戶16479人、流動人口1228人、出租房屋529戶、各類單位和場所170余家。
棲鳳派出所以棲鳳社區警務室為中心,通過社區警務室與網格相融合,構筑起高效履職的“最小防范單元”。
“我們將25個‘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網格整合成為8個警務大網格、25個警務小網格,每個網格聘請1名社區工作者作為網格長、設1名網格員,壯大了群防力量、增強了防范效果。”棲鳳社區警務室民警王健說。
張女士租住常先生的房屋,租期還有3個月才滿一年,由于張女士工作調動需提前退租,但是常先生不愿退租而發生矛盾糾紛。
網格員王明波知悉后,及時向警務室報告并啟動多元化調解,常先生當場退還張女士余下的房租。
為了讓網格力量更好地發揮作用,社區民警擔當起網格治安指導員、輔警擔任網格治安巡查員,負責督導網格員工作落實落細,最大限度地將各類矛盾糾紛發現在網格、化解在網格。
目前,棲鳳社區“警網融合”力量已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72起,同比上升69.5%,接報警情同比下降37.6%,社區和諧更有保障。
“集市警務”護航經濟發展
農村集市是附近群眾購買生活用品、出售農產品的重要交易場所。
大西南牛市是安龍境內唯一的牛馬交易市場,每場趕集群眾1000余人,交易牛馬400余頭(匹),攤位200多個,去年8月,連續發生3起扒竊案,涉案金額4萬余元。
興隆集市屬于政府搬遷后留下的老集市,老街街面路窄,有攤位300余個,趕集人員1500多人,街面車輛擁堵,群眾現金被盜時有發生。
守護好農村集市就是守住群眾的“錢袋子”。春潭派出所充分發揮“公安+”聯動共治機制作用,聯合市監、城市綜合執法等部門對癥下藥,綜合推進大西南牛市、興隆農村集市源頭治理。
“我們組建了一支由民警、輔警、警務助理組成的集市警務隊,通過公開與密秘相結合的方式,著裝組公開開展治安巡邏、交通整治、法律宣傳、糾紛調處等,便衣組負責對可疑人員實施盯控,嚴打集市違法犯罪行為。”春潭派出所所長韋信介紹,“針對大西南牛市存在監控盲區,我們經過科學選點,將牛市監控攝像頭由4個增加到20個,消除了市場監控,震懾了違法犯罪。”
每逢趕集日,春潭派出所綜合指揮室24小時視頻巡邏,發現異常及時反饋給現場人員處置。“牛市有一男子有點可疑,集市警務人員查看一下。”“興隆街上車輛有點堵,請警務室前往疏通。”……
從冊亨前來大西南牛市趕集的王大哥說:“我經常來大西南牛市買牛,看見閃爍的警燈、巡邏的警察,心理就很踏實。”
通過加強“集市警務”,常態化開展大西南牛市、興隆集市整治,春潭派出所轄區兩大集市堵車現象得到有效治理,集市刑事和治安案件實現了零發生。
“村寨警務”保障鄉村振興
晚8時許,田野里不斷傳來咯咯的蛙鳴聲,龍山鎮丫科村納馬組60名群眾圍坐在一起,聆聽篤山中心派出所民警宣講道路交通安全、電信詐騙、防火防盜、安全用火用電知識和矛盾糾紛調解等。
“民警倡導我們自覺養成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識,養成文明走路、文明行車、文明乘車的好習慣,我覺得講得對,一定要在平時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村民張大哥對民警的宣傳深表認同。
派出所組織民警、輔警和各村警務助理,“掃盲式”開展“警民共商共治進村組平安法治宣傳到個人”活動“院壩會”,是“村寨警務”的一個重要舉措。
每名民警包保2至3個村,每場宣講一小時,面對面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提高了村寨見警率,增加了群眾熟悉率,提升了群眾法治意識,守護了村寨的社會安寧,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今年1月以來,各派出所共深入轄區村寨開展院壩會110場,出動警力451人次、參加群眾3553人;發放宣傳資料5300余份;化解矛盾糾紛37起,轉辦線索4條;為群眾解決實事20件。(顧吉林)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