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惠州市和黔西南州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以來,兩地共同瞄準黔西南州高海拔、低緯度、少日照,利于蔬菜種植的地理氣候優勢,重點推動以“貴州菜心”為主的“產—供—銷”一體化蔬菜產業建設,將當地香甜潔凈的菜心源源不斷地送往粵港澳大灣區。
(相關資料圖)
開荒畫藍圖,注重產業規劃。以大灣區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黔西南州氣候區位、蔬菜(菜心)種植歷史和品質等優勢,規劃按照“大壩區搞單品求突破,小壩區搞多樣保供應”思路,以優勢菜心單品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菜心種植,串聯全州5個縣市全力打造“興興安冊望”菜心產業帶。黔西南州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80萬畝,其中:菜心種植面積達2.1萬畝,位居貴州省第一。到2025年,規劃種植菜心面積8萬畝,帶動農戶1萬余戶。
引種精培育,注重品牌打造。抓好廣東增城菜心、遲菜心、尖葉菜心等優勢品種的引種生產,著力打造推廣“貴州菜心”品牌。聚焦9月至次年5月黔西南州菜心生產優勢時段,使用東西部協作資金進行耐抽苔、抗逆性強的夏秋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篩選工作,形成周年持續生產供應。按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和“圳品”質量標準,支持經營主體積極做好申報認定,對達到條件成功申報的企業使用東西部協作資金進行獎補。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8個(其中蔬菜類16個)。
澆灌勤管護,注重基地建設。引導和鼓勵菜心經營主體企業注重產品種植、產品分揀、冷鏈物流等標準化建設,在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春潭街道當朝村,貞豐縣北盤江鎮青杠林壩區,冊亨縣冗渡鎮壩區、丫他鎮壩區、坡妹鎮慶坪村,望謨縣樂旺鎮樂旺村等地實施東西部協作項目11個,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263萬元,完善各縣蔬菜壩區基地的場地平整、土質改良、給水灌溉、倉儲物流等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有效帶動壩區蔬菜產業的發展。
結果同采摘,注重利益聯結。菜心產業帶動了壩區附近村民的就近就業,拓寬收入渠道,持續鞏固脫貧成效。以經營主體企業為引領,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骨干,農戶參與為基礎,大力推廣“菜+稻+菜”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組織方式捆綁利益聯結。今年以來,已完成菜心種植1.8萬畝,實現產值1.1億元,全年預計種植菜心達3.5萬畝,將為菜農增加10%以上的收入。
裝運直通車,注重宣傳推廣。“貴州菜心”是目前“黔菜”主打廣東市場的產品之一,廣東人愛吃菜心、更會吃菜心,貴州菜心清甜可口,深受青睞。今年以來,通過東西部協作的橋梁,不斷開拓大灣區消費市場,在廣州、惠州等地開展“粵黔協作 黔菜廣進”系列推介活動,增強產銷地合作與連接,搭建了貴州蔬菜集中展示、行業交流、品牌宣傳和貿易采購的平臺,助力貴州蔬菜從山間田地“坐”上“直通車”到達都市餐桌。(郭政 常青松)?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